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,一条条高速公路四通八达,跨海大桥像盘旋在海上的巨龙,急速的高铁列车翻山越岭……
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,是我国快速向基建强国迈进的十年。各种数据所折射的成就,让人目不暇接。
2020年,我国铁路客运量22.03亿人次,客运周转量8266.19亿人公里,分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1倍和64倍;铁路完成货物总发送量45.52亿吨,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1倍。
2020年,实现货运量45.52亿吨、货运量30514亿吨公里。1980年至2013年期间,货运周转量增长了5倍以上,同期客运周转量增长了7倍以上。
由于中国铁路网络亟需增加客运及货运能力,仅2014年全国铁路投资便达到了1304亿美元,并在此后连续6年突破8000亿元人民币。仅2015年,中国就新建了9,000公里的铁路。
高铁是中国一张闪亮的名片。2012年,我国高铁运营里程是9356公里,2022年这一数字突破4万公里。是全球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系统。旅客乘高铁从首都北京出发,半日内即可到达54个城市。
2012-2022十年间,中国铁路、公路增加里程约110万公里,相当于绕行地球赤道27圈半;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7万亿元,增产里程5.2万公里。
农村公路总里程从2011年底的356.4万公里增加到2021年底的446.6万公里,10年净增90多万公里;1040个乡镇、10.5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的难题得到解决。
截至2021年底,我国公路总里程已达528万公里,其中,高速公路的运行里程超过了16.8万公里,高等级航道的里程达到了1.62万公里。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55公里,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、普通干线为脉络、农村公路为基础的全国公路网。
近十年,中国新建、迁建运输机场82个,机场总数达到250个,全国机场总设计容量超过14亿人次。新增航线余条,航线条;航空服务网络覆盖全国92%的地级行政单元、88%的人口、93%的经济总量……旅客运输量连续18年稳居全球前两位。
交通运输设施的发展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,也加速了物资流通和人员流动。从2021年数据来看,我国平均每天约有6.9万艘次船舶进出港,2.68万架次飞机起降,快件处理接近3亿件。高峰时,平均每天铁路开行旅客列车超过1万列,高速公路流量超过6000万辆次。
一大批战略性重大工程项目托起一个流动的中国。中国基建还走出国门。中老铁路、亚吉铁路、蒙内铁路开通运营,雅万高铁有序推进,比雷埃夫斯港第二阶段股权顺利交割,成为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重要成果。
2012-2022十年来,我国建设了一大批世界级的能源基础设施项目。例如:
白鹤滩水电站:总装机容量达1600万千瓦,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、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。
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:年发电量为14亿千瓦时,可满足2万个三口之家的家庭正常用电需求,是全球首个大功率海上风电样机试验风场。
“华龙一号”核电机组:近 20 万人参与制造和建设,国际首创 177 根燃料组件的反应堆堆芯,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投入商运后,两台机组每年可发电近 200 亿度,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 624 万吨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632 万吨,相当于植树造林 1.4 亿棵。
2021年底,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3.8亿千瓦,比2012年翻了一倍,年均增速8.4%;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万千米,变电设备容量达到49.4亿千伏安,分别是2012年的1.7倍和2.2倍;全国油气管道里程达到18万公里,比2012年增长了1倍。
在绿色能源方面,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,绿色电力装机总量稳居世界第一;2021年底,风电光伏并网装机合计6.35亿千瓦,是2012年的近90倍。
值得一提的是,2015年中国创下了一个奇迹,实现了“十二五”规划提出的“无电地区人口全部用上电”的目标,全国14亿人口全部通电,夜晚降临,华灯初上, 神州大地再无一丝黑暗。
每次遇到经济衰退期,基建投资就要挑起稳增长的大梁。不管是2008年“四万亿”经济刺激计划,还是眼下因疫情影响致经济下行的市场环境下,基建投资都身负稳增长的重任,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器。
8月15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1-7月,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.4%,比1-6月加快0.3个百分点,连续三个月加快,亦是1-7月主要指标中唯一增速较前值加快的。其中7月单月同比增长9.10%,单月同比增速创今年新高,基建有望继续发力。
6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,支撑基建投资增速放量;6月29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出,将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,起到加大投资撬动作用,理论上能撬动1.5万亿元投资。
据媒体报道,近期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,8月12日湖北省举行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,其中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758个,总投资9063亿元。8月11日,陕西省西安市举行三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,开工项目187个,总投资1987亿元。
以中国建筑(601668)为例,据其财报显示:今年前7个月,中国建筑新签合同总额达21,719亿元,相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9.7%,继续维持稳健增长势头。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19,657亿元,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13.4%。其中,基建业务新签合同额5,513亿元,同比大幅增长30.8%;房建业务新签合同额14,073亿元,同比增长7.9%。按地区划分,公司境内业务新签合同额19,080亿元,同比增长14.7%,境外业务新签合同额577亿元。
2015年11月15日,中国对北京的三元桥进行重新修复仅用了43个小时,震惊外国网友。英国对其著名景点大本钟进行维修花了4年时间;纽约市修建地铁第二大道线亿美元,这条新线年时间修建的地铁长度就达225公里。
特斯拉CEO马斯克在自己的推特账号上转发了一则有关中国铁路建设的新闻——“中国工人9小时内建成火车站”,并评论称“中国先进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比美国快100多倍”。
港珠澳大桥通车之后,美国网友看港珠澳大桥视频时惊呼:在其他国家至少要30年。
武汉疫情爆发时,雷神山、火神山两座医院10天搞定,外国网友惊呼这是“宇宙速度”。
中国现在被世界称作“基建狂魔”,可是在100年前,我们还在温饱中挣扎的时候,美国就已经是基建狂魔了。在那个时代,人家就修了40多万公里的铁路,15000个机场,12.4万公里的高速公路,甚至高达381米的帝国大厦,也能在3400名工人的合作下,410天就能修建完成。
还记得《长津湖》里面的几个桥段吗?美军仅用了3天时间就在下碣隅里修建了一条可以通坦克的道路,且仅用了十几天就建了一个机场,用来空投物资、食品、弹药、运送伤员等。为了防止敌人逃走,志愿军先后两次炸毁了水门桥,美军工兵竟然用1夜时间重新架起了一座钢木结构的桥梁。
当志愿军再次将桥炸毁后,接下来的一幕却超出了当时人们的认知,美军竟然启用了8架运输机空投了8组标准M2预制桥梁组件和配件,一夜的时间又建了一座可以通行坦克的桥,陆战一师也因此突出志愿军的包围圈,逃之夭夭。
这次经历让中国人第一次认识到基建的重要性。所以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近30年的时间里,拼全国之力开展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,而截止到今天,我们也成了当之无愧的“基建狂魔”。